不少人抱僥倖心態違例泊車,日後難「偷雞」。運輸署聯同警方在中環及觀塘兩處交通擠塞路段,引入自動交通執法系統,展開半年試驗,設於燈柱的新攝影機,將配合人工智能及自動車牌識別技術,向違泊或違例上落客貨車輛抄牌。運輸署強調,試驗期間不會執法,但完成測試後會檢討成效,為日後自動發「牛肉乾」鋪路。
運輸署在皇后大道中近畢打街和近雪廠街一帶,以及開源道近觀塘道迴旋處的兩個路段,加自動交通執法系統,偵測違泊和違例上落客貨行為。系統包括在相關路段的燈柱上安裝監察交通情況的閉路電視攝影設備,以視頻分析、人工智能及自動車牌識別等技術,實時分析車輛動態、識別交通違例行為及記錄違例車輛的號碼。
系統試驗期為六個月,兩處共安裝五個鏡頭,運輸署率先在中環皇后大道中近畢打街和近雪廠街完成安裝首四支。至於觀塘路段,料於十月就能完成安裝。署方稱,試行期間,系統採集的視頻和數據,用於優化設置及評估準確性,故暫時不會對相關違例行為執法。私隱方面,署方強調系統沒有人面識別功能,只識別車牌和車輛。
冀改善「老闆車」違泊問題